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引经报使(《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57
标签:

摘要:引经报使手少阴心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藁本、黄檗,足少阴肾独活、肉桂、知母、细辛,足太阳膀胱羌活,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白芷[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04次
五脏五味补泻(《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56
标签: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玉茎中痛,用甘草梢是缓之也。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泻之赤芍药,以辛补之细辛。实者泻其子甘草,虚则补其母地黄、黄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6次
正治从治(《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55
标签:

摘要:正治从治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此正治也。热病而反用热攻,寒病而反用凉剂,乃从治也。且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大寒大热之病,必能与异气相拒。善治者,乃反其佐,以同其气,复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也。如[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17次
五脏泻法(《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54
标签:

摘要:五脏泻法五志过极,五味过伤,则火动而偏胜,宜分经泻之。大怒则火起于肝。肝盛,则梦山林树木,两胁痛引少腹,脉弦数。古方泻青丸为对症药,或以柴胡、醋炒青皮、栀子、龙胆草煎服,佳;甚者,当归龙荟丸。肝家湿热盛[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09次
下法(《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53
标签:

摘要:下法 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内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又曰:上郁夺之,谓下之,令其疏泄也。积滞痰饮,郁于肠胃,流于四肢,为痛为肿,为痞为块。便溺阻塞,气血凝[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80次
吐法(《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52
标签:

摘要:吐法 引涎,涎取嚏追。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在上者,因而越之。尺脉有力,强健者,宜吐。食滞中脘,胀闷恶心,头痛身热,有如伤寒,寸口脉滑盛,急以盐汤探吐。中风痰涎壅盛,不能言语,不遗尿,脉滑实有力[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77次
汗法(《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47
标签:

摘要:汗法 熏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蹻诸解表者,皆汗法也。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头痛恶寒,四肢拘急,脉浮而紧,是为表症,宜辛以散之,得汗而解。冬月麻黄汤,他时大羌活汤[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6次
泻法(《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46
标签:

摘要:泻法实则泻之,邪气盛则实。六淫客邪,外感七情,饮食内伤,为痰为火,为痈为积,或汗而散,或吐而达,或下而涤,或刺以决之,或灸以劫之,使邪气早退,正气得复,是泻法。不得妄谈也,谨录于下。《内经》曰:辛甘发散[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36次
补法(《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2:45
标签:

摘要:虚则补之,正气夺则虚。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药也,归、芍、地黄补血药也,二门、知、柏、归、地补阴药也,附子、苁蓉、鹿胶、菟丝补阳药也。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乃天地生成之味,非烹饪调和之味也,如羊肉、黑豆[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65次
痘疹(《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20:25
标签:

摘要:痘疹《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夫小儿痘疹之症,最为酷疾,旬日之间,死生立判。盖为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一发则出于心、肝、脾、肺四脏,而肾无留邪者吉。若初发便[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072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