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痰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38
标签:

摘要:三锡曰:痰之为患大矣,须分所兼之邪而治。有热痰,有湿痰,有食积痰,有风痰、郁痰。内因于七情,外感于六气,俱能助痰为患。痰乃血气津液不清,熏蒸结聚而成。有此生,便有此气血津液;有此气血津液,便有此痰火。乃[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53次
伤食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36
标签:

摘要:宿食不化气口紧盛,为伤于食。经曰:脉滑者,有宿食。东垣曰:宿食不化,则独右关脉沉滑。又曰:浮而滑者,宿食也。又曰:脉弦者,伤食。大抵两寸关弦滑有力,必是宿食。凡伤食恶食,膈间饱闷,或胀或痛,宜导痰运脾,[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39次
恶寒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35
标签:

摘要:有外感,有内伤,有气虚,有疮肿,有湿痰,有火郁。外感脉浮紧,头痛拘倦,身痛,渐渐热起,是外感,审时令轻重发散。伤食脉弦滑,恶心,头痛,饱闷,嗌酸,是内伤宿食,宜从伤食治。内伤脉缓弱,或气口虚大,按之无力[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7次
发热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33
标签:

摘要:发热,必脉弦数而急。浮而数者,表热也。沉数者,里热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数而无力者,为虚热。有表热,有里热,有虚热,有实热。夫何世人一概作风寒治?既汗且下,卒至夭枉,良可太息!因区分其类如下,为初学绳[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09次
虚损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31
标签:

摘要:五脏六腑,气血不足为虚;虚甚,脏腑经络有亏为损,宜分脏腑气血。《灵枢经》曰:气虚则恶寒,血虚则发热。此诊虚症三昧语。“气虚”,脉必缓而无力,即《难经》所谓至脉之为病也。“血虚”,脉必数而无力,即《难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37次
脾胃门(《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27
标签:

摘要:张三锡曰:胃司纳受,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血,然后滋荣各脏腑。若饮食失节则胃病,胃病则不能纳。忧思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不能磨。脾胃俱病,纳化皆难,而恶心胀满,面黄倦怠,食不消化等内伤症作矣。宜分伤胃伤[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14次
血门(《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25
标签:

摘要:张三锡曰:荣血之行,各有常道。为火所迫则错乱沸腾,而吐衄唾溺等血症作矣。有如火急汤沸,势不可遏,火去斯止,善乎。丹溪之论曰:口鼻出血,皆是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则血归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87次
气门(《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5:24
标签:

摘要:气门张三锡曰:作胀膈懑痞塞,上下刺痛,皆浊气为患。然一元之清气原中和,一或偏伤,气病立见,随其所应。以法治之,中病即止,如伐强暴,稍平即行安抚,庶黎庶遂生,不伤元气,善乎。古语曰:青皮破滞气,多服损真气[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14次
十八反(《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5:22
标签:

摘要: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谓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与乌头相反。藻戟遂芫俱战草,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俱与甘草相反。诸参辛芍叛藜芦。苦参、人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俱与藜芦相反。[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09次
六陈(《治法汇一卷》)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15:21
标签:

摘要:六陈药有六味陈久者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狼毒、茱萸、半夏、橘皮也。[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44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