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2) "查找模板" 搜 索-鼓胀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 Powered by HDWiki!
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

搜索“鼓胀”找到相关内容235篇,用时4.013439秒

活血类(《腧穴类编》)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11-05 19:52
标签:

摘要:活血类穴位能够通畅血行,消除瘀血。活血类穴位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而产生止痛、调经、活血消痈等作用。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本类穴位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儿各科。如内科之胸、腹、头诸痛[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87次
温阳利水方(《针方类辑》)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10-10 17:07
标签:

摘要:【处方】脾俞、肾俞、水分、足三里、三阴交。【操作】足三里、三阴交常规操作,脾俞直刺0.5~0.8寸,肾俞直刺0.8~1寸,水分直刺0.5~1寸。诸穴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用温针灸,或针后加灸。【方义】[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02次
太白(《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7 17:25
标签:

摘要: 【位置】在足大趾内侧,核骨后陷中。【解剖】在第1跖骨小头的后下方外展肌中,当屈长肌上缘,有来自胫后动脉的跖内侧动脉,分布着来自胫神经的跖内侧神经。【主治】热病满闷,胸胁腹胀,肠鸣切痛,骨酸身[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819次
神阙(《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1 10:09
标签:

摘要: 【位置】脐之正中。【解剖】当脐之中央,有腹壁上动脉,分布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容小肠。【主治】中风尸厥,不省人事,肠鸣泄泻,水肿鼓胀,小儿乳痢,气虚脱肛。【取穴】仰卧,在脐之正中心取之。【针[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62次
神阙(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3 11:02
标签:

摘要: 【穴名释义】阙,门阙,宫殿;神,神气。本穴位于脐中,胎儿之精气神有赖母亲脐带血之供养,故名。【定位】在脐区,脐中央。【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10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59次
特定穴配伍规律(《针方类辑》)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9-22 20:36
标签:

摘要: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分别为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特定穴在临床应用[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38次
复溜(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2 13:49
标签:

摘要: 【穴名释义】复,指返还;溜,同流。足少阴脉气由涌泉经然谷、内踝后的太溪,下行大钟、水泉,再绕至照海,复从太溪直上而流于本穴,故名。【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注: 前平交信[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805次
足太阴脾经(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1 09:00
标签:

摘要: (一) 经脉循行《灵枢·经脉》: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骨[2]后,上内踝前廉[3],上腨[4]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5]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32次
水分《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9 12:47
标签:

摘要:★部位★★在脐上一寸之处。★局部解剖★★有腹直肌、肋间神经前穿行支、腹壁上动脉。★主治症★★水肿(水病腹坚)、腹部鼓胀(黄肿如鼓)、胃弱、慢性胃炎(胃反食则吐)、肠雷鸣疝痛(绕脐痛、肠鸣)[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809次
神阙《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9 12:45
标签:

摘要:★部位★★在脐窝之中央。★局部解剖★★有腹直肌、肋间神经前穿行支、腹壁下动脉。★主治症★★脑溢血脑溢血: 即脑出血,后同。(中风不省人事)、慢性肠炎下痢(腹中虚冷、泄泻不止)、腹部鼓胀(腹大)[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45次
金针赋(全篇)(精编教材《针灸医籍选》)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9 20:40
标签:

摘要: 【提要】泉石心的《金针赋》,首载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全名《梓岐凤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序言中称此赋出自“梓岐凤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经撮要写成,因“金乃世之宝也,非富贵不能得之”,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78次
临床体会(《尤益人针灸临床经验集》)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5 18:41
标签:

摘要: (1) 病因病机探讨:手术后腹胀,按西医学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很多的,如在手术时使用过多的抗菌素,而使正常的肠道菌群受到抑制;手术时腰椎麻醉或腹部受到刺激后,直接影响或引起反射性肠抑制,手术后[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17次
足太阴络脉(《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5 13:02
标签:

摘要: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太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语释]足太阴络脉,穴名[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79次
十四经常用腧穴主治歌(《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4 09:38
标签:

摘要: 本歌录自《医宗金鉴》,是把十四经经穴中常用的140余个腧穴分成五部编成的,扼要地介绍了主治内容,颇便初学诵读记忆。(一) 头部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541次
公孙(《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1 19:10
标签:

摘要: 八脉八会穴之一,通于冲脉。[释名]因足太阴络脉的分支而名。《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肝木为公,心火为子,脾土为孙,穴在公孙之脉,因名公孙也。”[位置]《灵枢·经脉》:“去本节之后一寸。”《[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20次
中封(《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0 18:53
标签:

摘要:《千金翼方》作足厥阴肝经原穴。《灵枢·卫气》:“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其穴为中封。别名悬泉。[释名]封,聚土、封闭。穴在内踝前两筋封聚之中。[位置]《灵枢·本输》:“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2次
脾俞(《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0 16:34
标签:

摘要: 【位置】在第11椎下,两旁各1寸5分。【解剖】在第11胸椎下,第11、第12肋骨之间,皮下为腰背肌膜和骶棘肌,深部为背最长肌,有肋间动脉后支,分布着胸神经的后支。【主治】胁痛腹,胸脘暴痛,默[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24次
太白(《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19 21:28
标签:

摘要:[释名]太白为金星名;阴经各原穴均以“太”为名。穴当白肉际,又属脾经,脾土生金,故名。[位置]《针灸甲乙经》:“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神应经》:“大都后一寸,下一寸。”《循经考穴编》:“当是足大指本[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1次
肿胀的针灸治疗(《陆瘦燕朱汝功论针灸辨证论治》)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7 12:23
标签:

摘要: 一、 肿病在《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指出了肿病的治疗原则有“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指出了“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的治法。后来明代朱丹溪则[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83次
足太阴之别(《陆瘦燕朱汝功论经络》)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5 20:17
标签:

摘要: [循行部位]足太阴经主要的别络,起始处的腧穴名叫公孙。部位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别走足阳明胃经;其另一支别,入络肠胃之间。[病理]若本络脉气厥逆上至肠胃,则挥霍撩乱而为霍乱;如脉气有余,滞而[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92次

更多详情,尽在互动百科
更多详情,尽在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