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2) "查找模板" 搜 索-粳米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 Powered by HDWiki!
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

搜索“TAG:粳米”找到相关内容6篇,用时0.386201秒

泄泻(《校正新增观聚方要补》)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07-13 11:09
标签: 四逆汤 大承气汤 桃花汤 通脉四逆 温中汤 四柱散 胃风汤 丁香煮散 附子粳米汤 固肠散 对金饮子 胃苓散 高良姜汤 加味五苓汤 胃关煎 补中益气汤 藿香正气散 三白散 治用大黄后泻利不止者 柏皮汤 连理汤 治时疫泻方 四苓解毒汤 钱氏白术汤 抑扶煎 七成汤 连葛解酲汤 证治大还 三棱散 温脾汤 干姜圆 二宜丸 《汇言》一方 如神散 参苓白术散 茱萸丸 缩砂丸 硫黄丸 平胃散合六一散 朱砂圆 斗门散 鸡舌香散 浆水散 孚氏方 熟艾汤 龙骨黄连汤 理中汤加茯苓厚朴 平胃散 白术汤 养中煎 茱萸汤

摘要:四逆汤(《伤寒》)治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 大承气汤(《伤寒》)治下利,脉迟而滑者。 桃花汤(《伤寒》)治下利便脓血。 通脉四逆(《伤寒》)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48次
菜部(《重刊增补本草备要》)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8-04 09:02
标签: 粳米 糯米 谷芽 大麦芽 小麦 粟荞麦 黑大豆 赤小豆 绿豆 白扁豆 淡豆豉 刀豆 胡麻 大麻仁 薏苡仁 御米壳 神曲 红曲 大蒜 胡荽 生姜 干姜•黑姜 山药 百合 莱菔 白芥子 蔓菁子 芸薹 马齿苋 甜瓜蒂 冬瓜 丝瓜 茄根

摘要:粳米(粳,硬也。糯,懦也)(补脾清肺)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煮汁止渴(仲景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并用之以清热、补不足。张文潜《粥记》: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313次
谷食第二(《随息居饮食谱》)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8-04 21:34
标签: 籼米 粳米 糯米冻米炒米 粟米 黍米 稷米 小麦面 麸面筋 大麦 荍麦 玉蜀粟 苡米 黑大豆 黄大豆 青大豆 白豆 赤豆 绿豆豆粉 蚕豆 豌豆 豇豆 扁豆 刀豆 薯蓣 甘薯

摘要:谷食类籼米  甘平。宜煮饭食。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饥,生人至宝。量腹节受,过饱伤人。凡患病不饥,妇人初产,感证新愈,并勿食之。磨粉蒸糕,松而不韧,病人弱体,可作点心。饭露生津,补虚疗膈[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71次
米谷部中品(《御制本草品汇精要》)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09-10 13:40
标签: 生大豆 附穞豆 大豆黄卷 赤小豆 附糟 粟米 附粉、泔、糗 秫米 粳米 青粱米 黍米 丹黍米 白粱米 黄粱米 糵米 舂杵头细糠 小麦 附面、麸、麦苗 大麦 附苗、面、麦糵 荞麦 藊豆 附叶 绿豆 附稙豆 白豆

摘要:二种神农本经朱字一十六种名医别录黑字五种宋本先附注云宋附三种陈藏器余已上总二十六种内一十七种今增图谷之木[图3601]生大豆无毒,附穞豆植生生大豆出《神农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神农本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954次
《药征续编》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25 10:55
标签: 一、赤石脂 二、栝蒌根 三、蜀漆 四、生姜 五、桃仁 六、巴豆 七、蜜 八、虫 九、虻虫 十、阿胶 十一、粳米 十二、小麦 十三、大麦 十四、粉 十五、赤小豆 十六、胶饴 十七、酒 十八、醇酒 十九、清酒 二十、法醋 二十一、苦酒 二十二、美酒醯 二十三、白酒 二十四、浆水 二十五、清浆水 二十六、白饮 二十七、饮 二十八、暖水 二十九、沸汤 三十、麻沸汤 三十一、鸡子白 三十二、鸡子黄 三十三、鸡屎白 三十四、马通汁 三十五、猪膏 三十六、猪脂 三十七、猪肤 三十八、猪胆 三十九、獭肝 四十、

摘要:一、赤石脂 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考证】桃花汤证曰:下利,便脓血。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曰:下利不止。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上一方,赤石脂一两。据此三方,则赤石脂治水毒下[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070次
卷五 (《伤寒论直解》)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27 10:26
标签: 辨太阴病脉证篇(计八节) 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白芍加重一倍) 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汤加芍一倍又加大黄) 辨少阴病脉证篇(计四十五节) 麻黄附子细辛[细辛: 原作“泻心”,疑误,据《伤寒论》改。]汤(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 黄连阿胶汤(连胶芩芍鸡子黄) 附子汤(炮附茯苓参术芍) 桃花汤(干姜粳米赤石脂) 吴茱萸汤(人参姜枣吴茱萸) 猪肤汤(猪肤一斤) 甘草汤(生甘草二两) 桔梗汤(桔梗甘草) 苦酒汤(半夏鸡子着苦酒) 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草) 白通汤(葱白干姜附) 白通加

摘要:卷五  辨太阴病脉证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此论太阴气之为病也。太阴主地而主腹,腹满者,地气不升也[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12次

没找到想要的?试试全文检索

更多详情,尽在互动百科
更多详情,尽在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