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2) "查找模板" 搜 索-吐泻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 Powered by HDWiki!
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

搜索“TAG:吐泻”找到相关内容13篇,用时0.382521秒

小儿科(《针灸则》)
词条创建者:dzx520创建时间:07-14 14:01
标签: 急惊 慢惊 疳疾 癖疾 丹毒 吐泻 腹胀 腹痛 夜啼 重舌 痘疮

摘要:小儿科  凡小儿诸病,亦与大人无异,唯惊风、疳积、痘疹为异。  急惊 急惊属肝,风邪痰热,有余之症也。〔批〕钱仲阳[钱仲阳:钱乙,字仲阳。宋代著名医家,[阅读全文]

编辑:2次| 浏览:1293次
治小儿诸疾 方计一十八道(《类证普济本事方后集》)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8-02 18:23
标签: 治十种丹毒 并形候方法 保命丹 右方 治同上 治毒气攻腮肿赤 治惊风方 治惊热方 治风毒方 治遍身浮肿方 消毒顺气饮 治小儿吐泻 治小儿疾 治小儿疳积 黄瘦吐泻 秘方芦荟圆 小儿疳积 雌黄圆 治小儿癫 治惊风积热 治小儿惊热 治小儿哮喘 治赤热肿胀 治杂病诸方 方计八道 治骨鲠方 治面生瘤方 治盗汗方 治盗汗 外肾湿 治脚汗方 治疥方 宣积方 手心握药便通 宣积药

摘要:      治小儿诸疾     治小儿十种丹瘤肿毒,所起形候并方法。    一&n[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07次
原小儿论(《原幼心法》)
词条创建者:童叟创建时间:10-21 20:31
标签: 原初 原胎 原形 原坐卧 原生 原乳 原变蒸 原诸疳 原惊 原吐泻 原腹胀 原小儿受胎禀赋厚薄不同论 原妊娠不守禁忌,生儿多疾之戒论 原护养论 原乳哺续论 原痘疹 原医 原戒巫 原问病源 原风土 原病有六失诀 原养子真诀 原治 面部图形 脑背图形 手指三关脉图 辨三部脉证 再看三关脉色细诀 小儿脉法 手指脉纹图 惊风搐握拳图 察小儿神色总断 面上诸候形证歌五言七言 论小儿脉法 诊小儿脉证歌 论虎口三关要诀 原幼论证诗七十一首 小儿专科赋 原父 原母 胎孕成逐月胎孕十形图

摘要:原幼心法上卷庐陵彭用光撰集 一、原小儿论 彭用光曰:小儿脉科,最难调治。盖以婴孩有病,难问证,难察脉,且脏腑初生脆嫩,而凡峻寒峻热、一切孟浪之剂,慎勿轻投。且孺子之在襁褓中,内无七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13次
吐泻门(《原幼心法》)
词条创建者:童叟创建时间:10-21 20:54
标签: 论小儿吐泻宜暂断乳 钱仲阳吐泻治法 诸吐治法 诸泻治法 吐泻灸法 吐泻诸方

摘要:五、吐泻门 论小儿吐泻宜暂断乳 郑氏[郑氏:疑为郑端友,南宋医家]曰:小儿吐泻,因外伤风冷,内伤乳食,或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以乳饲之,气逆于上,则停滞胸[胸:原误作“脑”,现改]膈,[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57次
兼证(《幼科惊搐门》)
词条创建者:童叟创建时间:10-21 22:35
标签: 脐风发搐 月内发搐 变蒸发搐 惊恐发搐 外感发搐 内伤发搐 中暑发搐 霍乱发搐 吐泻发搐 痢疾发搐 疟疾发搐 疫病发搐 咳嗽发搐 丹毒发搐 疮疡发搐 痘疹发搐 麻疹发搐

摘要:三、兼症兼症者,因他症而发为惊症,或因他症之失治而转为惊症也。惊只急、慢两症耳,而症之兼者未易一二数。于是有症既兼,治亦宜兼;于是有症虽兼,治不必兼,致不同矣。辑兼症。 脐风发搐 甫[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25次
附方(《幼科惊搐门》)
词条创建者:童叟创建时间:10-21 22:41
标签: 搐有真假门 搐有阴阳门 治有次第门 搐有顺逆门 急惊门 慢惊门 月内发搐门 变蒸发搐门 闻非常之声惊恐发搐门 外感发搐门 内伤发搐门 中暑发搐门 吐泻发搐门 痢疾发搐门 疟疾发搐门 疫病发搐门 咳嗽发搐门 丹毒发搐门 痘疹发搐门 麻疹发搐门 搐久舌黑门 搐久便秘门 搐后睡眠不醒门 搐后自动咬牙门 搐后唇内生疮门 搐后余热门 搐后喘咳门 搐后心神不宁门 痉痓类搐门

摘要:六、附方 搐有真假门 泻青丸 治肝热急惊搐搦。羌活 大黄包煨 川芎 山栀仁 胆草 当归 防风各等分上炼蜜为丸,鸡头子大。每服半丸,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搐有阴阳门&nb[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23次
幼科医验卷上
词条创建者:童叟创建时间:10-28 16:49
标签: 初生杂症 胎病 惊风总论 急惊 慢惊 诸热总论 疳积 诸吐 反胃 泄泻 吐泻 痢疾 外感 疟疾

摘要:幼科医验卷上云间秦昌遇景明父著孙 沆载明父辑藏 初生杂症 (案1)一儿,十九朝。至夜多啼,腹中痛,漉漉有声,面色红赤,舌肿耳胀,口频撮起如鱼吸水。此胎热而兼惊也。宜兼治之。钩藤 川连[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346次
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词条创建者:童叟创建时间:10-28 17:12
标签: 十二经 急惊辨 慢惊辨 疳积 诸吐 诸热 诸泻 吐泻 霍乱 疟疾 痢疾 咳嗽 龟胸龟背 伤积 伤食 伤寒 痧疹 气喘 痉症 癎证 积聚 黄疸 诸血 腹痛 项颈强痛 头痛 胃脘痛 肿胀 杂方

摘要:十二经 心:手少阴之脉,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小肠:手太阳之脉,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心包络:手厥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肝:足厥阴之脉,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足少阳之脉,[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337次
卷四 (《女科医案选粹》)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25 22:28
标签: 新产门 新产胞留案魏玉璜 新产子宫下堕案王孟英 新产血晕案沈尧封 又案王孟英 新产瘀血冲胃案赵晴初 新产暴崩亡阳案魏玉璜 新产郁冒案叶香岩 新产感冒案陆肖愚 又案俞子容 新产寒疫案雷少逸 新产发疹案金大文 新产伏暑案雷少逸 新产痰嗽案沈尧封 新产吐泻案王孟英 新产虫痛案薛立斋 产后门 产后经水色淡案王孟英 产后神昏如狂案金尚陶 产后肝厥案吴鞠通 产后畜血瘛疭案孙文垣 产后血瘀发哮案王孟英 产后血瘀成脓案薛立斋 又案孙文垣 产后血瘀成痈案徐灵胎 产后血瘀臀毒案陆肖愚 产后乳生疖毒案徐灵胎 产后乳生

摘要:卷四  新产门  【新产胞留案魏玉璜】施介毓室,年三十余,孕而孪生,产后颇健,能食鸡啖饭,数日来渐发热胀满。诊之,脉浮按滑疾,沉按结涩,询恶露已一日不行。魏曰: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55次
上卷 胎前 (《胎产秘书》)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30 09:33
标签: 胎前胎前总论 胎前证治[胎前证治: 原目录无此四字,据正文加。] 恶阻 胎动不安 胎动腹痛 胎漏下血 漏胎 跌扑动胎 小便带血 子淋 子肿 子满 子悬 子烦 子嗽 子疟 子痫 子瘖 外感风寒 霍乱吐泻 下痢 热证 因怒满闷 小腹重坠作痛 小腹虚胀闭滞 胎冷腹痛欲泻 胎惊心悸气促胀痛不安 头旋目晕痰壅将危 两目不明腮项肿满 遍身刺痛喘满筋挛 因失血类中风症 心烦腹胀百节酸痛小便闭涩 半产 腹中儿啼 转脬 瘦胎方不可服辨 胎产秘书胎前脉法 胎前禁药歌 附增: 异症 附增: 胎形

摘要:上卷 胎前  胎前总论 凡孕妇脾胃健旺,气血充足,则胎安产顺,曷尝用药调理。惟禀不足而气血衰,脾胃弱而劳役过,致诸症百出,不得不资药力矣。昔丹溪先生定补母安胎之方[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50次
《王氏家传疹科心法》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30 10:04
标签: 痧麻正义 麻疹证辨 猩红热证辨 内陷形状 脉象吉凶 痧疹绝症 胎毒与痧麻辨 预防猩红热消灭胎毒法 金豆防痧饮 疹家禁忌 潮热发热头痛口噤 赤疹紫痧黑痧白痧 咳嗽清涕泪多眼胞肿目赤 寒噤厥逆 咽喉 呕吐泻利滞下 见点之期七八日十数日不出 过期不收,连续再出 大便秘大便燥结热结旁流 腹痛 口渴 小便赤黑小便短小便数小便血 衄血 发颐 自汗 舌色舌病 口鼻 痧疹旋出复收 结胸喘急 烦闷神昏谵语发狂 直视抽搐拘挛 呃逆 蓄水证 胸高肩耸摇头 疹后烦躁 余毒 耳聋 疹后牙疳 痢疾休息痢 疹后疟疾 疹后危症

摘要:痧麻正义  麻疹之原,虽系胎毒,半因风寒而发;痧疹之毒,虽系伏热,半因疠气而生。其原虽异,毒热则一,伏藏传变则同,治法亦略似也。按:中医痘疹之书,皆精于痘而略于疹。以疹系疠气,治法与[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39次
卷上 (《幼科金针》)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30 10:42
标签: 全胎第一[第一: “第一”二字本无,据正文补,下同。] 胎寒第二 脏寒第三 胎热第四 脐风撮口第五 胎惊第六 盘肠内瘹第七 夜啼第八 天瘹第九 鹅口疳第十 乳麻第十一 急惊第十二 慢惊第十三 慢脾第十四 解颅第十五 耳沁第十六 齿语行迟第十七 弄舌舒舌第十八 项软第十九 五软五硬第二十 伤风第二十一 咳嗽第二十二 肺风痰喘第二十三 幼科金针喘急第二十四 天哮第二十五 鼻风第二十六 胎怯第二十七 滞颐第二十八 潮热第二十九 痰症第三十 吐泻第三十一 疝气第三十二 盗汗自汗第三十三 五淋第三十四

摘要:卷上 全胎第一 灵根一缕固元阳,天授神丹非世方,若使汞精能返复,终身无疾少疮疡。夫人为三才之首,具有小天地,本厥[厥:此处是代词:其,他的。]元始,非自空桑[空桑:指非父母所生,来历[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92次
《叶天士家传秘诀》
词条创建者:520dzx创建时间:08-30 12:13
标签: 胀病 积痛 吐泻 呕吐 泄泻 痢疾 调理脾胃 肺脏主病 兼证 喘嗽 肾脏主病 小儿热证有七 小儿冷证有七 因五邪之气所生病

摘要: 胀病  胀病有二,属虚者多,实者少。东垣、钱氏等从虚治。《内经》云:太阴从湿,谓寒湿也太阴从湿,[谓寒湿也:据校查,未见于《内经》。]。作热治者误矣,当以脉证辨之。实胀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00次

没找到想要的?试试全文检索

更多详情,尽在互动百科
更多详情,尽在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