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2) "查找模板" 搜 索-温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 Powered by HDWiki!
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

搜索“”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653591秒

益气养血、经散寒法治疗顽固痛经(《尤益人针灸临床经验集》)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5 17:55
标签:

摘要: 何某,女,24岁。主诉: 顽固痛经10年余。病史: 自12岁月经初潮以来就有痛经病史,后留学到国外3年,因环境寒冷,每次月经来时都腹痛难忍,伴有恶心呕吐,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经期7日,前两日色[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86次
阳散寒法治愈产后“雷诺症”(《尤益人针灸临床经验集》)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5 17:53
标签:

摘要: 张某,女,25岁。主诉: 手足冰冷,间歇性苍白、青紫变化2年余。病史: 2年前产后突发高热,持续2周,期间经用各类抗生素及退热剂,高热始终不退,后经全身放置冰块,并吃大量西瓜(约100kg)[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17次
穴位测仪(《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4 15:07
标签:

摘要:针灸仪器名。可测知针刺前后穴位度和差变化。其不仅可测一点的度,而且可以测两点间差,度和差的分辨率高达0.01℃,测量结果可立即打印(有人工和自动两种方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82次
艾灸度曲线反映(《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3 11:14
标签:

摘要:艾灸实施过程中热刺激量变化的曲线。通过艾灸度曲线的观察,可比较不同灸法引起度升高的潜伏期、升降速度以及最高燃烧度的差别。实验显示,直接灸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峰值度高;隔蒜灸呈缓升缓降型,与直[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468次
(《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19 20:05
标签:

摘要:天泉别名。见《针灸甲乙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97次
(《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19 15:40
标签:

摘要:将针含在口中使之暖。古代作为针刺前的准备步骤之一,今已不用。《针灸聚英》用作暖针法之一,《针灸大成》列此为十二手法之一:“口者,凡下针,入口中必须热方可与刺,使血气调和,冷热不相争斗也。”参见暖针[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47次
针(《陆瘦燕朱汝功论针灸辨证论治》)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6 19:02
标签:

摘要: 1. 针的起源针的出处问题,历来没有准确的查考,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中有一段节录王节斋的话说:“近有为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做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王节[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02次
谈谈留针、针、伏针、伏灸(《陆瘦燕朱汝功论针刺》)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4 17:13
标签:

摘要: 留针、针是针灸临床上习用的方法,在伏天针灸称为“伏针”“伏灸”。一般针灸工作者认为伏天是针灸最为适宜的时令,自古到今,相沿成俗。究竟应如何正确地来认识它们的作用,是当前针灸临床上颇值得讨论[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39次
“烧山火”“透天凉”两种针刺手法对体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4 17:01
标签:

摘要: 根据前文《“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的报道,笔者设想“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有可能首先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体系的功能,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影响物[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95次
附子中丸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8
标签:

摘要:《医学发明》治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等症方。附子、干姜、白术各一两,肉桂、炙甘草各半两,高良姜七钱。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橘皮煎汤或米饮送下,食前服。[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958次
附子中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8
标签:

摘要:《卫生宝鉴》治中寒腹痛自利,水谷不化,或不欲饮食,懒言困倦嗜卧方。炮姜、附子(炮,去皮脐)各七钱,人参、炙甘草、白芍药、茯苓、白术各五钱,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朴(姜制)、陈皮各三钱。为粗末,每服五[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981次
清热寒(精编教材《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09 05:16
标签:

摘要: 清热就是热证治疗用清法,寒就是寒证治疗用法。《灵枢·经脉》说:“热则疾之,寒则留之。”这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定的清热、寒的治疗原则。1. 热则疾之即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65次
雷氏苦平燥法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7 09:38
标签:

摘要:《时病论》治感冒外感燥邪,头痛发热,无汗鼻塞,干咳少痰,舌尖红,脉浮或数方。荆芥穗、前胡、苏叶、桔梗、橘皮、山栀各一钱五分,杏仁、豆豉各三钱,葱白、牛蒡子各二钱,薄荷一钱。水两杯,煎至三分之一,去渣[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58次
精毓子丹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22
标签:

摘要:《辨证录》治精寒无子方。人参、茯神、远志各二两,肉桂、五味子、肉豆蔻、柏子仁各一两,菟丝子、当归、炒酸枣仁、山茱萸、补骨脂、肉苁蓉各三两,黄芪半斤,鹿茸一对,砂仁五钱,白术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45次
膈散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21
标签:

摘要: 《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胸中有寒,气逆呕吐方。人参、丁香、草豆蔻、陈皮、炙甘草各一分,诃黎勒半两。研为散,每服一钱,水煎服。量儿大小,随宜加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15次
脾散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21
标签:

摘要: 1. 《颅囟经》治小儿水泻利,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方。附子、干姜、炮甘草各半两,白术一两。为末,每服五分,米饮送下。按:此为四逆汤加白术法。2. 《太平圣惠方》治虚劳,脾胃虚冷,不思饮[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38次
脾饮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20
标签:

摘要: 《马培之外科医案》治寒客太阴,或痰滞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痠伛偻方。当归、延胡索、白芍药、续断各一钱半,白术、姜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乌药、小茴香、厚朴各八分,炙甘草四分,煨生姜二片。水煎服[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51次
脾汤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20
标签:

摘要:1. 《备急千金要方》①治冷积便秘,腹满痛,喜喜按,手足不,或久痢赤白,经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食不消方。大黄四两(后下),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枚。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按:此为四逆汤[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90次
脾丹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20
标签:

摘要: 《证治准绳》治脾胃虚寒呕吐方。丁香、木香、陈皮、半夏、白术、干姜。研末服。[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28次
脾丸
词条创建者:zhoujm创建时间:04-06 21:19
标签:

摘要: 1. 《备急千金要方》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气方。桂心、干姜、吴茱萸、细辛、当归、大黄、黄连、黄柏、麯、麦芽各一两。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酒下。日三服。按:并治[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12次

没找到想要的?试试全文检索

更多详情,尽在互动百科
更多详情,尽在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