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胁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7
标签:

摘要:胁痛门胁痛有火,有痰流注,有死血,有气滞。肝火痛在左,左关必弦,右脉亦然,属肝木有余。宜平肝清火,柴胡、炒栀子、归尾、醋制青皮、橘红、酒芍药主之。不已,加吴茱萸、炒黄连,甚者加酒炒胆草。审果木气实,当归[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44次
积聚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7
标签:

摘要:积聚门有形为积,或聚或散为聚。有食积,有痰积,有虫积,有血积。三锡曰:积,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乃丹溪确论也。然胃脘有食积而病发在中者,亦有肝气与宿食相假而积在左者,又不可拘泥也。曾治一少[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44次
腹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6
标签:

摘要:腹痛门中脘痛属太阴脾,当脐属少阴肾,小腹属厥阴肝。有寒,有火,有积滞,有食积,有死血,有虫。寒六脉沉迟,腹暴痛,绵绵无停止,面青白色,不渴,或暴吐泻者,寒也,香砂理中汤主之。呕吐用香砂、二陈、平胃、白豆[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89次
胃脘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5
标签:

摘要:胃脘痛门有寒,有火,有痰,有气郁,有食积,有死血,有虫积。初起,大法初痛,宜辛散;久即多火,须监凉药。恶心者,先以盐汤探吐,吐定用药极妙。寒痛脉沉迟或伏,手足逆冷,忽然大痛者,属寒,二陈、炮姜、苍术、白[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58次
头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2
标签:

摘要:头痛门有风,有寒,有火,有痰,有湿热,有气虚,有血虚,有食郁,有疮毒。伤寒脉浮而紧,身形拘急,恶寒,脊强,身大热,伤寒头痛也,冬用麻黄汤,余月羌活冲和汤。伤风脉缓而浮,或左脉微急,症兼鼻塞眼胀,自汗,伤[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13次
麻木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1
标签:

摘要:麻木门荣卫滞而不行则麻木,如坐久压住一处麻不能举,理可见矣,属痰属虚。木则全属湿痰死血,一块不知痛痒,若木然是也。脉沉滑,体厚人,属痰与湿,二木、二陈,或少佐风药,羌、独、桂枝一二味;兼参、芪补气。妇人[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64次
眩运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1
标签:

摘要:眩运门眩运悉属痰火,但分虚实多少而治。肥人脉沉滑,属湿痰,白术半夏天麻汤,妙。瘦人脉弦数,乃阴虚相火上炎也,宜滋阴降火。如两手脉伏,面色痿黄,憔悴,属气虚生涎。浊气泛上,其涎亦令头眩,恒见于郁悒之人及妇[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26次
噎膈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24
标签:

摘要:噎膈门饮食之际,气忽阻塞,曰噎;心下隔拒,或食到膈间不得下,曰膈;良久复出者,翻胃。丹溪曰:少壮者,多是痰火七情;年高者,必是血液干槁。乃千古不易之确论也。“血干”黑瘦面不泽,左脉微弱,右寸关滑大或实,[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42次
吞酸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23
标签:

摘要:吞酸门 俗谓之咽酸中宫气不清,败痰停饮,宿食酿造而成。初起恶心饱闷,脉两关并右气口弦滑,乃食为气滞,用吐法;后消导和中、舒郁,二陈、平胃、越鞠加减。日久脉沉滑或弦,属郁结,恒多见于女子或失意人,宜以吴茱[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6次
痞满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19
标签:

摘要:痞满门有实痞,有虚痞。脉弦急而滑,胸中痞懑,乃肝气与食滞而成,宜疏肝、消导、化痰。脉弦或沉弱,或虚大无力,气口为甚,日久脾胃受亏;或过服克伐之药,中焦痞满,属虚;宜健脾,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加减。大法黄[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91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