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痿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6
标签:

摘要:痿门  附阳痿痿者,筋骨无力,足不任地,手不能举,俗名瘫痪是也。有气虚,有血虚,有痰,有湿热,有食积,有死血。黑瘦人,脉涩弱,或左脉虽大按之无力,行步艰难,或兼盗汗等阴虚症者,是血虚[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85次
秘结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5
标签:

摘要:秘结门老人产妇病后,汗下吐泻后,大便难,悉属血虚,津液不足。虚秘须用润剂,切不可用牵牛、巴豆、大黄等瞑眩药,以反耗津液也。虽获效目前,久之必变他症。慎之慎之!经曰:脏得血而能液,当补血为主,微加辛以润之[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48次
淋秘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4
标签:

摘要:淋秘门淋者,小便涩滞,玉茎痛,多滑白物,糊于茎端,是也,悉属火热。但分新久虚实,在气在血,解热利小便。丹溪曰:淋虽有五,无出于热,山栀子之类,解热利小便。两尺脉弦数,或三部俱弦,小便赤涩,小腹胀闷,或目[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72次
黄疸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3
标签:

摘要:黄疸门五疸,均属湿热伤脾所致,宜分虚实。大法,宜利小便,除湿热。脉浮,腹中和,宜汗。脉浮,心中热,腹满欲吐者,宜吐。脉沉,心中懊恼,或热痛,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宜下。脉不浮不沉,微弦,腹痛而呕,[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77次
三消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3
标签:

摘要:三消门三锡曰:津液三焦枯涸,火邪独盛,水弱不能灌溉,随脏腑之虚而变。多生于厚味酒色之徒,藜藿山林,庸或有之。方书云:能食者,必传发背脑疽。即膏粱之变,饮食之毒,聚于肠胃,消谷善饥久久毒发,殆莫能救。可见[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36次
腿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2
标签:

摘要:腿痛门有血虚,有湿,有湿热,有痰流注,有阴虚,有阳虚。前廉为阳明,白芷、升麻、葛为引。后廉太阳,羌活、防风。外廉少阳,柴胡。内廉厥阴,青皮、吴茱萸。内前廉太阴,苍术、白芍。血虚脉细弱,或左脉芤大,足不任[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17次
脚气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1
标签:

摘要:脚气门 当互考腿痛门湿气初起,发寒热殊类伤寒,第脚膝痛,或肿是也,均属湿热。虽因坐卧湿地,涉水履冰,久必变而为热。初必发散,后兼分利,与湿同治。大法,二术以去湿,黄柏、知母、条芩、山栀之类以清热,归、芍[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01次
痛风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40
标签:

摘要:痛风门平居四肢百节,或上或下,或偏于左,或偏于右,或游走不定而痛者,是名痛风。一名痛痹,又名白虎历节风。有火,有痰,有湿,有血虚,有瘀血。火六脉洪数,或大有力,症兼口干燥而痛者,属火。宜清火和血,四物易[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39次
背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9
标签:

摘要:背痛门看书,久坐,对奕而腰背痛者,属虚。补中益气为主,八物汤。肥人多痰,年高必用人捶而痛快者,属痰属虚。除湿化痰,兼补脾肾。醉饱后多痛欲捶,是脾不运而湿热作楚也,须节饮。瘦人多是血少阴虚,亦不禁酒及厚味[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85次
腰痛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0:38
标签:

摘要:腰痛门腰痛有湿热,有湿痰流注,有闪抐,有瘀血,有肾虚,有气滞,有寒,有风。湿热六脉数急而弦,或沉濡而数,小便黄,腰痛不得俯仰,遇天阴及久坐便痛,属湿热。宜渗湿清热,当归拈痛汤出入。有寒热者,当先发散。东[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01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